致富经:养猪18年,赢利17年

  • xiaoz 互联网
  • 2016-01-09 20:14:00
    【导读】摘要:张建栋文化程度不高,但他勤学好问。在刚开始养猪的日子,他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猪圈里泡着。早晨,他天没亮就起床,晚上常常忙到别人家都关灯睡觉了,他才回家。为了节省时间,他干脆搬到了猪场宿舍,和工人们同吃同住。 ...
    摘要:张建栋文化程度不高,但他勤学好问。在刚开始养猪的日子,他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猪圈里泡着。早晨,他天没亮就起床,晚上常常忙到别人家都关灯睡觉了,他才回家。为了节省时间,他干脆搬到了猪场宿舍,和工人们同吃同住。

      穿行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,沿着一条一车宽的水泥道蜿蜒而上十多里,就到了左权县最大的养猪场——顺隆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。

      走进院里,只见树荫下或蹲或站了七八个人,一个工人模样的人满面笑容地迎上来,同行的左权县畜牧局巨光明副局长告诉记者,这就是张建栋场长。

      他就是张建栋?一个拥有万头猪场和20万只鸡场的大老板?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,张建栋不好意思地拽了拽身上皱的T恤,搓着手说:“刚从猪圈出来,有头猪生了!”

      山村小猪倌 建起大企业

      张建栋出生在左权县桐峪镇周家垴村,这是一个仅有24户、75口人的偏僻小山村。在他18岁之前,他和全村乡亲们一样过着春种秋收、精打细算的普通日子,没有多余的粮食,也没有多余的钱。1998年的一天,18岁的张建栋看着四面环山的村子,看着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歇的亲人,思谋着到哪儿能挣点钱,改变现在的生活。他想了很多种方法,但都被没钱这一现实打败了。最后,他想到了养猪:“我小时候,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着一两头猪,给猪喂食、打针这些活儿都会干。”于是,他拿着家里仅有的几百元钱下了山,买了20头小猪回家。

      猪买回来了,但他没有多余的钱买饲料,张建栋便每天赶着这些猪上山放养。“这些猪很争气,放了两年就繁殖到200头了。”张建栋说:“太多了,放出去就赶不回来了,只好圈养了。”

      1999年,张建栋在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成立了建村以来第一个养殖合作社——顺隆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100万元,主营业务包括种猪选育与育肥猪销售。由于资金有限,他仅购置了一台粉碎机和一台电动机。

      养猪场,在艰难中运行。到了2005年,规模化已成为畜禽养殖的趋势。张建栋响应左权县的号召,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猪圈16栋。2007年,再次投资400万元,在村前另选新址进行猪场扩建,新建猪舍22栋,7000平方米,并结合当地地形合理布局分区生产,设生活区、养殖区、排污区三部分。在生产区又设猪舍、产房、保育舍、育肥舍、饲料加工间等,配备了产床、保育栏、定位栏、保温箱、自动饮水设备、出入口建起了消毒通道和消毒池。目前,张建栋的养猪场存栏5700多头,年出栏生猪近万头。

      到这时候,张建栋在左权县也算小有名气了,人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小伙子,以其异常的勤劳与坚韧,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。但张建栋的梦想不仅如此:2013年到2014年,这个不一般的小伙子在本不平静的养殖业又投下惊人的一枚棋子:投资1000万元,建起两个全自动生产线组织生产的、养殖规模可达10万只的蛋鸡养殖场,目前这两个养殖场日产鲜蛋可达2万公斤,年产鲜蛋3600多吨。

      价高时卖猪 价低时买猪

      之所以能走到今天,张建栋自己总结了四个字:“积累经验,滚动发展。”但陪同的巨副局长却说出了另外八个字:“吃苦耐劳,亲力亲为。”

      巨副局长介绍说,目前左权县上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只有张建栋一家,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也没有几家,其余的都是中小养猪散户,而几年来忽高忽低的生猪市场价格让很多养猪户选择了逃离,但是张建栋在左权县却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养猪明星——养猪18年,赢利17年。“就是这八个字,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。”巨副局长称赞的大拇指举过了头顶。

      “这是真的,就是去年赔了140多万元。要让我总结这18年养殖经验,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经验:那就是价高时卖猪,价低时买猪。此外就是坚持。书上不是说:一辈子只做一件事,就一定能把它做好。”

      张建栋文化程度不高,但他勤学好问。在刚开始养猪的日子,他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猪圈里泡着。早晨,他天没亮就起床,晚上常常忙到别人家都关灯睡觉了,他才回家。为了节省时间,他干脆搬到了猪场宿舍,和工人们同吃同住。猪场的猪越养越多,天天都有生病的,天天都有生小猪的,张建栋对此很是头疼,他请来了高级兽医师和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,他们每次给猪看病,他都跟在后面,暗地里留心学习养猪的各种知识,认真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。不管是凌晨还是半夜,只要母猪要生产,他就和兽医师、技术人员一块去为母猪接生,就这样边学边用,现学现用,以至于到现在,顺隆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兽医办公室只有一名兽医了,那就是张建栋。如今的张建栋,无论在生猪的饲养流程上,还是对猪场的所有防疫工作作具体部署,以及对生猪的饲料和药品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,这些技术性较高的决策,他都安排得头头是道。

      除了照看猪场,张建栋抽空还要看书学习,“常常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。”说完这句话,张建栋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我没多少文化,看书时间长了就头疼。可不看不行,投入那么多钱,咱赔不起啊。”有时候,实在看不进了,张建栋就和大家聊天,聊如何防病治病,如何接生小猪,总结经验教训。慢慢地他摸索出一些门道来:猪什么时候该防疫,打什么针,猪崽怎么打,成年猪怎么办,他都总结出一套规律,仔细记在一个小本子上。经过持续的摸索,张建栋养的猪远近闻名,买的人越来越多。“我这也是笨人笨办法,用咱左权话来讲,就是照猫画虎。我总觉得,只有自己学会养猪,这养猪才不是难题。”

      有了科学的养猪方法,张建栋开始了更加辛苦的创业。从注重原始资金和养殖经验的积累,到企业逐步扩大后坚持“优质、高产、健康、高效”的质量方针,发展规模健康养殖渐渐成为他的目标。养猪18年,张建栋一直坚持自繁自养,建立了集育种、生产经营和疾病防控于一体的高水平的技术体系,并规范管理。

      建栋有梦想 带富一方人

      张建栋富了,张建栋有钱了,但张建栋并没有满足。“我想带动更多人入社养猪,让村民们天天有肉吃、家家有新房、户户有车开,让山旮旯里的人也能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。”

      张建栋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:他一方面积极帮扶现有的养殖户,为他们提供技术、资金等方面的帮助。另一方面,还积极带动未加入养殖行业的群众共同致富,逐步实行“公司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向农户提供仔猪、饲料和养殖技术,并提供了销售渠道,带领乡亲共同致富。

      在“村村通公路”这一政策出台之前,由于有的老百姓担心周家垴地处大山深处,下雨下雪拉不进饲料、卖不出去猪,不敢去下决心加入合作社。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,张建栋自筹资金28万元,平整硬化了从皇家庄到周家垴的进山公路,全程3公里,不仅能拉进饲料拉出猪,还为这一条沟的村民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。之后,他又自筹资金35万元打井3眼,有效解决附近老百姓吃水难和养殖用水难的问题,得到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。

      如今,在张建栋的带领下,不仅周家垴村,整个周家垴村所在的白家庄沟都改变了原有的落后面貌:这条沟里的8个村31户,办起了养殖场,开展了生猪养殖,总饲养规模达1万余头,年产值2000余万元,吸纳农村劳动力120人,转化粮食2000吨,成为全县的养猪优势区域,区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。

      “敢想敢做”这是乡亲们对张建栋的真实评价。但只有张建栋自己清楚,这一切来之不易。未来依旧困难重重,张建栋却早已摆正了姿态,找准了定位:做一名养殖专家,做一个新型职业农民。

      “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的传统和经验,我觉得这是农村畜牧业的一条既旧又新的路子。这条路,既适合农村实际,又能让农村劳动力转移时既不用外出、又能挣到钱。”谈到未来,张建栋的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亮光,说话的口气也坚定了许多,那一双从见到记者便开始无处安放的双手紧紧地攥在一起:“下一步,我们还会本着带民致富的原则,按照合作社采取 ‘统一供料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价格销售、分散经营’的‘三统一分’模式运作,逐步向“一村一品”养殖专业村迈进。让全县农民切实感受到在家门口养殖有赚头,创业有劲头,打工有奔头。”

    (责任编辑:王珊珊)
    免责申明: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、交流。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,立刻删除!
    相关推荐
    图文热点

    联系方式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辽ICP备11016505号-2
    Baidu
   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