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猪场临床常见的七种易混淆的猪腹泻病

  • xiaoz 猪价格网
  • 2017-06-01 15:10:30
    【导读】   1、仔猪白痢: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,多发生于10~30日龄的仔猪。呈地方性流行,季节性不明显,发病率中等,死亡率不高,不呕吐,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,体温不高,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。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。  ...

      1、仔猪白痢: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,多发生于10~30日龄的仔猪。呈地方性流行,季节性不明显,发病率中等,死亡率不高,不呕吐,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,体温不高,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。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。

      2、仔猪黄痢: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。7日龄以内多发,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。病猪少有呕吐,排黄色稀粪,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。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,并结合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,效果较好。

      3、仔猪红痢: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,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,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。病猪偶有呕吐,排红色粘粪,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,死亡率较高。该病治疗效果不好,关键在于预防,即在母猪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疫苗5毫升,产前半个月再注射10毫升,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。

      4、仔猪副伤寒:(又称沙门氏菌病)主要侵害2~4月龄仔猪。无明显季节性,呈地区流行性散发。体温略高,表现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,慢性者反复下痢,皮肤可出现紫斑,剖检可发现盲结肠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假膜。用氯霉素治疗效果非常明显。

      5、猪痢疾: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。2~4日龄猪多发,季节性不明显。缓慢传播,流行期长,易复发,发病率高,病死率较低,体温正常,但病初略高,泻出的粪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,常呈胶冻状。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。该病用痢菌净、痢立清、二硝基咪唑治疗效果较好。

      6、猪流行性腹泻: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。不同年龄、品种、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,多发生于冬季,特别是12月和1月发生最多。幼猪表现腹泻,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。传播速度快,但病死率较低。目前尚无特效疗法,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~5周可自然平息。

      7、猪传染性胃肠炎: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,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。仔猪病死率高,大猪很少死亡。常见于寒冷季节,传播迅速,发病率高。病初呕吐,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,病猪迅速消瘦、脱水,大猪多数可在短期内康复。该病治疗效果不好,应着重预防,怀孕母猪在产前4~15天,肌肉和鼻内各接种1毫升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;或者在仔猪出生后,用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,每头口服1毫升即可。

    更多有关猪腹泻

    免责申明: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、交流。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,立刻删除!
    相关推荐
    图文热点

    联系方式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辽ICP备11016505号-2
    Baidu
   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