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技术> 品种介绍> 正文

云南优良品种:大河猪

未知2018-10-10 15:06:00
【导读】   大河猪是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镇的优良品种,具有性成熟早,母性好,抗逆性强,耐粗饲,肉质细嫩鲜美,肌肉脂肪含量高等优点,存在着瘦肉率低、产仔低、饲料报酬低和生长慢等缺点。适宜供鲜肉、冷却肉、加工优质火腿及生产加工肉制...

  大河猪是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镇的优良品种,具有性成熟早,母性好,抗逆性强,耐粗饲,肉质细嫩鲜美,肌肉脂肪含量高等优点,存在着瘦肉率低、产仔低、饲料报酬低和生长慢等缺点。适宜供鲜肉、冷却肉、加工优质火腿及生产加工肉制品,开发新品种等。2006年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,属西南地区脂肉兼用型优良地方猪种。

  一、大河猪的体型特征

  大河猪体格匀称,体质疏松,各部位结合良好。体型分大、中、小三种类型,大型称“大八卦”,中型称“二虎头”,小型称“油葫芦”。三种类型的被毛、鬃毛及皮肤均为火红色。群众将其共同的体型特征概括为:“头上生八卦,嘴短脖子粗,后腿穿套裤,鼻梁三道箍,必是大河猪”。

  头中等大小,嘴筒短直,脖子较粗;额部有正、倒八字组成的菱形深皱纹,俗称“八卦”;嘴筒有三道浅皱纹,俗称“三道箍”;耳中等大并下垂。躯干中等长,背腰微凹,腹部下垂而不拖地。乳头中等大,排列整齐对称,一般5-6对。臀部斜尻,尾中等长而尾根低,尾长30cm左右。四肢粗壮、结实。肢势正常,蹄质坚实。后腿皮肤有2~3道明显皱折,俗称“穿套裤”。

  二、大河猪品种的形成

  据富源县志记载,富源养猪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早在西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前,当地就已养猪;明朝洪武年间(1368—1398),养猪已具有一定的规模;清朝康熙年间(1662—1722),“猪则全县居民挨家蓄养”,养猪已是人们肉食供应和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,到了民国,大河猪饲养量进一步增多,民国七年(1918)存栏大河猪26312头[www.nczfj.com],民国三十四年(1945)达4.38万头。由于大河猪长期以青草、菜叶、瓜薯类、芭蕉芋、萝卜、豆糠、米糠等青粗饲料饲养,具有耐粗饲、抗病力强、易饲养等特点,深受当地和周边县市农民的欢迎,仔猪曾销往贵州省的兴义、盘县,云南省的昆明、江川、曲靖、宣威、会泽、罗平、沾益等地。

  三、关于大河猪的生产性能

  1、育肥性能方面

  2003年大河种猪场对10头阉公猪进行了育肥试验,从平均体重(22.45±0.72)kg开始育肥,育肥期平均138.25天,体重达(84.8±2.33)kg时日增重(451.0±18.98)g,料重比4.51。当地农民一般饲养至12~18月龄、体重达120kg左右出栏。

  2、繁殖性能方面

  大河猪性成熟早,繁殖力强,公猪82日龄性成熟,152日龄初配,利用年限4年左右。母猪约90日龄性成熟,约186日龄初配,利用年限6年左右;发情周期21天,发情持续期3~4天,妊娠期114天。2007年对产区6个点56头大河猪调查,初产母猪窝产仔数6~10头、平均7.35头,窝产活仔数7头左右;经产母猪窝产仔数(10.13±0.16)头,窝产活仔数(10.09±0.21)头,初生窝重(7.86±0.21)kg,初生个体重0.86kg,45日龄断奶个体重6.85kg,断奶育成数8.99头,育成率89.1%,泌乳力20.36kg。

免责申明: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、交流。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,立刻删除!
相关推荐
图文热点

联系方式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辽ICP备11016505号-2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