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技术> 遗传育种> 种猪 >正文

种猪品种的选择与繁育技术(三)

搜猪网2016-08-13 11:36:00
【导读】 7. 如何选择后备母猪个体? 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~5月龄,体重50~75千克的个体。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、体型外貌、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,易于外观选择。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:品种特征明显(毛色、头型...

7. 如何选择后备母猪个体?

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~5月龄,体重50~75千克的个体。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、体型外貌、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,易于外观选择。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:品种特征明显(毛色、头型、耳型等),体形良好、面目清秀、头颈较轻、体格健壮、背线平直;乳头排列均匀整齐,有一定间距,没有瞎乳头、副乳头,有效乳头6对以上;生殖器官发育良好,外阴较大且下垂;肢蹄结实,无明显跛行和蹄裂。

8. 猪良种有什么要求?

所谓良种,一般指生长快、品质好、抗逆性强、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,并适用于规模化养殖的品种。但具体到养殖户,则应根据本身饲养的目的来确定。如果其生产目的是以生产肉质优良的产品为主,则我国许多地方猪种,如蓝塘猪、太湖猪、宁乡猪等就是良种;但其生产是以盈利为目的,则杜洛克、长白、大白,以及瘦肉型猪配套系就是良种。

9. 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?种质特性如何?

我国地域辽阔,各地自然气候、饲料资源、膳食习惯等千差万别,人们选种的要求不一样,经过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,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猪种。根据其起源、生产性能、外貌特点和生活环境等,将其分为六大类型,分别是华北型、华南型、华中型、江海型、西南型和高原型。

(1)华北型分布于淮河、秦岭以北。此类型体质健壮,骨骼发达,四肢粗壮,背腰狭长,腹不太下垂,肌肉发达。头较平直,嘴筒长,耳大下垂,毛粗密,多为黑色。母猪性成熟早,繁殖性能强,窝产10~12头,乳头8对左右。耐寒、耐粗饲,但增重较慢,板油多,屠宰率较低,一般60%~70%。代表品种有东北民猪,西北的八眉猪,黄淮海黑猪、汉江黑猪和沂蒙黑猪等。

(2)华南型分布于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。表现为“矮、短、宽、圆、肥”的外部特征,腹大下垂。头相对较短宽,嘴短、耳小,毛多为黑白花。母猪性成熟早,但繁殖性能稍差,窝产8头~9头。耐热,早熟易肥,皮薄肉嫩,属脂肪型猪种,屠宰率75%。代表品种有蓝塘猪、陆川猪、香猪、五指山猪、粤东黑猪、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。

(3)华中型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。体型与华南型相似,但体型较大,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与华北型之间。母猪产仔数10头~12头,乳头6对~7对。生长较快,经济成熟较早,肉质细嫩,屠宰率70%左右。本类型猪较多,代表品种有浙江金华猪、大花白猪、宁乡猪、皖浙花猪、武夷黑猪、莆田猪和大围子猪等。

(4)江海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,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的过渡地带。主要由华北型与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,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而差异较大。共同特点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,头中等大,耳大下垂。性成熟早,繁殖率高。母猪平均窝产13头以上,乳头8对以上,经济成熟早,增重快,屠宰率在70%左右。代表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、姜曲猪,安徽的圩猪、虹桥猪等。

(5)西南型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。头大,腿粗短,毛以全黑或“六白”为主,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。繁殖率中等,窝产仔数8头~10头,乳头5对~6对。肥育能力强,屠宰率65%~79%,多属肉脂兼用型。代表品种有荣昌猪、内江猪、成华猪、乌金猪和雅南猪等。

(6)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。体型小,似野猪,头狭长呈锥形,腹小而紧收,臀倾斜。毛为全黑或黑白花。繁殖率低,乳头5对居多,窝产仔5头~6头,哺育率不高。成年体重小,属晚熟品种。肉味醇香,但屠宰率较低,仅65%左右。代表品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。

10. 我国饲养的瘦肉型猪种有哪些?典型特征和生产性能如何?

我国饲养的瘦肉型猪种主要有长白猪、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。

(1)长白猪原产于丹麦,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,1964年引入我国。毛白色,头狭长,颜面直,耳大前倾,背腰长,腹线平直而不松弛,前躯窄、后躯宽,呈流线型,肋骨16~17对,大腿丰满,蹄质稍纤细。性成熟较晚,母猪初产10头左右,经产10~12头,乳头6~8对。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,后备猪6月龄达90~100千克,屠宰率在72%左右,胴体瘦肉率66%。

(2)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,属大型瘦肉型品种。毛白色,体格大,体型匀称,耳直立,背腰多微弓,四肢较高,后躯丰满。性成熟较晚,繁殖率强,初产10头,经产12头,乳头7~8对。后备猪6月龄达100千克,屠宰率达74%左右,瘦肉率 63.5%。

(3)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。体质健壮,抗逆性强,饲养条件比其他瘦肉型品种低。毛棕红色,深浅不一;头小清秀,嘴筒短;耳中等大,略向前倾,耳尖下垂;背腰平直或稍弓,体躯宽厚,全身肌肉丰满,后躯发达;四肢粗壮、结实,蹄呈黑色,多直立。繁殖性能稍低,初产8~9头,经产10头左右。乳头5~6对。前期生长慢,后期生长快,饲料利用率高,肉质好,胴体瘦肉率达68%。

11. 如何制定种猪的淘汰及引种计划?

(1)种猪淘汰原则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以上不发情的。断奶母猪两个情期(42天)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;母猪连续二次、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;母猪配种后复发情连续两次以上的;青年母猪第一、二胎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;经产母猪累计三产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;经产母猪连续二产次、累计三产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%,以及泌乳能力差、咬仔、经常难产的母猪;经产母猪7胎次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产仔数低于9头的;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;公猪连续两个月精液检查(有问题的每周精检1次)不合格的;后备猪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;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种猪;发生严重传染病的种猪;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使用价值的种猪。

种猪淘汰应严格遵守淘汰标准,现场控制与检定,分周/月有计划地均衡淘汰,最好是每批断奶猪检定一次,保持合理的母猪年龄及胎龄结构。

(2)种猪淘汰计划母猪年淘汰率25%~33%,公猪年淘汰率40%~50%;后备猪使用前淘汰率:母猪淘汰率10%,公猪淘汰率20%。

(3)后备猪引入计划老场,后备猪年引入数=基础成年猪数×年淘汰率÷后备猪合格率;新场,后备猪引入数=基础成年猪数÷后备猪合格率。或后备母猪引入数=满负荷生产每周计划配种母猪数×20周。

(待续)

文章选自《现代高效规模养猪实战技术问答》,作者李连任,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

更多有关种猪

免责申明: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、交流。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,立刻删除!
相关推荐
图文热点

联系方式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辽ICP备11016505号-2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