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市场分析 > 正文

大北农:生猪收入同比增长50% 研发投入业内高居榜首

   guoping   信息早报  2019-10-10 11:00:17
【导读】10月9日晚,大北农(002385)发布公告,2019年9月,公司销售生猪10.68万头,销售收入3.08亿元。2019年1~9月,累计销售生猪132.53万头,同比增长9.46%;累计销售收入21.1亿元,同比增长50.07%。大北农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...

10月9日晚,大北农(002385)发布公告,2019年9月,公司销售生猪10.68万头,销售收入3.08亿元。2019年1~9月,累计销售生猪132.53万头,同比增长9.46%;累计销售收入21.1亿元,同比增长50.07%。

大北农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经营、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经营,其中,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经营包括种猪育种、生猪育肥、生猪饲料(前端料、母猪料等)、生猪动保药品、生猪养殖信息化等业务;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经营包括杂交水稻、常规玉米、 带有生物技术性状的玉米、带有生物技术性状的大豆等种子产品的科研、繁育、生产、销售等业务。公司在发展生猪前端饲料业务的同时,将战略重心向生猪养殖业务聚焦,加大投入和布局,并在种业生物技术市场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

在大北农的发展进程中,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,坚持以“科技创新”作为立企之本,不断增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。近日,西米衣谷发布37家养殖饲料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总额榜单,前十分别为大北农、温氏股份、海大集团、中牧股份、生物股份、正邦科技、傲农生物、瑞普生物、天邦股份、新希望。其中大北农以三年研发投入总额16.32亿元位居榜首。

为实现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与服务企业的目标,大北农依托中关村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,秉承“报国兴农、争创第一、共同发展”的理念,以饲料、动保疫苗、种业为科技创新产业主体,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,通过自主研发、技术引进、科技成果转化或产学研合作等途径,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。

大北农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、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、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研发机构,8个省级认定研发机构,拥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、8大研发中心和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建有大北农渤海科技创新园(液体肥与生物农药),建有大北农大兴创新基地(世界级动物医学研究与疫苗开发中心)。大北农北京创新园(海淀区中关村翠湖科技园)与武汉创新园正在规划建设中。

资料显示,大北农集团目前拥有专利申请1446件,授权专利952件;植物新品种权申请525件,获有效授权206件;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、行业标准44项、团体标准1项;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21个;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37个/系列。

大北农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战略。公司在现有创新资源基础上,全球范围内聚焦创新领军人才,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;打造杀手锏、掌握制高点;构建强大的集成测试平台;以知识产权为纽带,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与成果,集成转化为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新产品与服务,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。

技术创新路径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。大北农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是集成测试能力,包括重大新产品目标与指标;精湛的组装技艺、完善的数据流程;科学规范合法合规的测试条件与标准;严格的淘汰程序与决策;良好的上下游对接。大北农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种植业、养殖业农业投入品。通过“集成测试创新平台” 与“成果中试熟化转化”两大自主创新特色模式,在新基因新材料挖掘创制、标准化生测体系建立、基因组编辑、杂种优势利用、免疫诱抗蛋白、霉菌毒素检测、乳酸菌多层微囊包被、 猪腹泻疫苗研发及防控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,开发出多种新型饲料添加剂、生物饲料、水稻和玉米新品种、动物疫苗、动物保健品、生物农药、生物肥料产品。

以 改革驱动创新,以创新驱动发展,以发展孕育硕果。大北农表示,未来必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脚踏实地、开拓进取,在行业中树立标杆影响力,充分展示大北农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价值与竞争力,为实现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的目标全力以赴,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
更多有关 大北农

内容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。请点击这里
 
相关推荐
 
图文热点
 

 
 
 
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辽ICP备11016505号-2
 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