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: 仔猪猪圈设计母猪太湖副猪猪口蹄疫猪病猪圆环病毒猪丹毒图片
1 / 5

夏季炎热潮湿,这几种病可要注意喔!

日期: 2018-05-12点击: 5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
夏季炎热潮湿,这几种病可要注意喔!









图库说明
夏季来了,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 身上很容易出现红疹红斑,如果不重视,就会加重,而且还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,如 体温升高、采食量下降、生长受阻等,严重的还会出现死亡。所以,今天小编忍着不适,为大家整理了这些夏季常见 皮肤病的症状及 防治方法。   1、猪虱与蚤 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① 猪虱常寄生在猪的耳根部、颈部、腹部及四肢内侧。 病猪瘙痒,到处摩擦,引起红疹、化脓性皮炎、脱毛脱皮等,严重感染时造成 猪贫血。 猪虱还是传播猪都的重要媒介。   ② 寄生在猪身上的蚤是一种人蚤,常寄生于污秽环境中 饲养的猪身上。
防治:    ① 1%高锰酸钾水冲洗,3%来苏尔喷洒猪体虱、蚤寄生部位,但要谨防 感冒。    ② 去敌百虫经清油煎熬,晾凉后擦患部。   2、猪疥癣

防治:    ① 伊维菌素按0.3%/kg体重肌注。   ② 盐酸左旋咪唑片按8.0mg/kg体重内服。    ③ 1%~2%敌百虫水溶液喷洒,10天后重复1次。   3、渗出性皮炎(猪油皮病)
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① 常发于1~6周龄的 仔猪。   ② 由于 仔猪间打架咬伤,粗糙地面及墙壁的摩擦,患疥癣才、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 猪渗出性皮炎。   ③ 病初在肛门和眼睛周围、耳郭和腹部等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,发生3-4mm大小的微黄色水泡,迅速破裂,渗出清朗的浆液或粘液,与皮屑、皮脂和污秽混合,皮肤变得湿粘,呈油脂状,干燥后形成皲裂硬层,或呈带棕色鳞片状结痂,发痒。痂皮脱落后,露出鲜红色创面。   ④ 通常在1~2天内蔓延至全身表皮。病仔猪食欲减退,饮欲增加,迅速消瘦。一般经过30-40天康复,但影响发育,严重病例可在4~6天内死亡。   ⑤ 育 肥猪或者 母猪也可以发生,但是病变较轻,无全身症状。    防治方法:   ① 发病早期以异恶唑类、青霉素类抗生素 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。   ② 感染部分可用“百毒杀”冲洗。   ③ 消毒药物洗澡。   4、坏死杆菌病   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:   ① 有坏死杆菌经损伤皮肤和粘膜(口腔)侵染的人畜共患病。   ② 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和架子猪,其特征为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,多发于体侧、四肢和头部,看上去外部病灶虽不大,但是皮下已经形成很大的囊状坏死灶,灶内组织腐烂,积有大量灰棕色恶臭的液体,最后皮肤溃烂。   ③ 有的病猪发生耳和尾干性坏死,最后脱落。   ④ 内脏出现转移性坏死灶和继发感染时,病猪全身症状明显, 发烧,少食或者拒食,常由于高度衰竭而死亡。    防治方法:   ① 先将痂皮刮除。   ② 用双氧水或高猛酸钾水冲洗。   ③ 再涂上抗生素药膏。   5、猪痘 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① 由 猪瘟病毒引起。    ② 由猪血虱、蚊、蝇等传播,多发于4~6周龄仔猪及 断奶仔猪。病 猪体温升高,精神食欲不振,鼻眼有分泌物。    ③ 痘病先发于背部、腹部、腹股沟及大腿内侧。病变开始为丘疹,继而发展成水泡,破溃后形成结痂,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包。大多数痂皮在感染3周后脱落。    防治方法:   ① 加强饲养管理,搞好卫生,消灭虱蚤蚊蝇等。   ② 对新购猪,要先隔离饲养1~2周,防止引入传染病。   ③ 对病猪隔离 治疗,用0.1%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还不后涂抹碘甘油。   ④ 对病猪污染的环境及用具要彻底的消毒,垫料要焚烧。   6、锌缺乏 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① 饲料中钙、磷比例不当,缺锌,缺乏必要的脂肪酸,均会干扰锌的吸收,导致皮肤角质化不全。   ② 多见于7~16周龄仔猪的四肢、脸部、颈部、臀部和尾巴,且常呈两侧对称分布,很少群发,病死率低,耳朵经常上卷。   ③ 病变部起初为小红斑,迅速变味丘疹,随后表皮增厚到5~7cm,形成褶皱、裂隙与鳞屑,无痒感。    防治方法:   ① 调整日粮 结构。   ② 适当补锌(硫酸锌、碳酸锌、氧化锌等),一般仔猪补锌浓度为40~45mg/kg, 母猪可补到100 mg/kg。   7、耳坏死 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许多猪同时发病,本病通常整栏爆发,感染率高达80%。 混群猪相互咬伤是一个常见的诱因。   ① 耳坏死(烂耳病)是1~10周龄仔猪发生的一种综合征。特征是耳的任何部位出现坏死,小猪好发于耳尖和耳廓后后缘周围,育 肥猪则为耳基底部坏死。   ② 皮肤损伤后,首先由葡萄球菌感染患处,然后是致病性更强的链球菌和螺旋体,导致坏死和溃疡。   ③耳部 疥螨感染,猪不安引起的自残性外伤,使耳出现病变。病变程度不一样,轻者耳尖、耳廓边缘、耳廓基底部不、表层皮炎(斑块); 重者渗出性皮炎、溃疡和坏死,坏死区皮肤干燥、结痂、卷曲, 最终耳部分或全部脱落。   ④ 患者可能还有食欲不振、倦怠、不愿活动、 发热等症状,偶见死亡。    防治方法:   ① 青霉素、氨苄青霉素、阿莫西林,至少连用4-5天。   ② 配合局部皮肤消毒(碘酊、碘伏、西部、洗必泰) 治疗,效果更好。   ③ 控制环境卫生,消除诱因(咬耳、争斗)。   8、玫瑰糠疹 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常见于培育 猪舍(3-14周龄),发生率低,没有其他感染,会自行消失,病因不明,具有遗传性。
  ① 断奶后仔猪偶见皮肤出现褐色圈状皮疹。最初以腹部、股内侧多见,后至腹壁两侧,圈圈相连,略隆起于皮肤,圈内皮肤接近正常,偶有皮屑。   ② 无骚扰等其他症状    防治方法:   ① 此病不予 治疗,可自愈。   ② 为预防继发感染,可连续注射青霉素、链霉素4-5天。   ③ 改善农场的卫生条件,杜绝饲喂霉变 饲料,或在饲料中加 霉菌毒素吸附剂,可减少该病发生。   ④ 淘汰所产仔猪患有本病的母猪。   9、皮炎/肾病综合症   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:   ① 多发于20-65公斤的肥猪。最显著的变化是 皮肤病变,体重迅速减轻,精神沉郁。皮肤病形式多样,从大的红斑、斑点、出血性丘疹,到深褐色至黑色坏死的厚痂。主要见于耳、面、肢下部、猪体后部、公猪阴囊,母猪外阴。
  ② 其他临床症状有腹部和四肢皮下 水肿,腿的下部显著肿胀,关节肿胀常见。    防治方法:   由于本病原因不清, 防治本病很难。常见于 圆环病毒感染或青霉素 中毒后,出现皮炎/肾病综合症,因此 治疗此病,要 防治 圆环病毒感染和消除霉菌毒素。
更多?推荐图库

[ 图库搜索] [ 加入收藏] [ 告诉好友] [ 打印本文] [ 关闭窗口]

网站首页| 关于我们| 投稿指南| 联系方式| 展会合作| 使用协议| 版权隐私| 网站地图| 排名推广| 广告服务

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05号

网站备案:辽ICP备11016505号-2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