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甲鱼人工繁殖技术

   yixi   农村创业    2019-03-27 15:24:00
【导读】 ...
白甲鱼人工繁殖技术

白甲鱼人工繁殖技术

▋农民博博 :白甲鱼怎样养殖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▋农技专家小组 :

  白甲鱼,又称瓜溜、圆头鱼,体较高,头短阔,吻圆钝。口颇宽,下位,横裂,下颌具角质边缘。成负无须。侧线鳞46——49。背鳍硬刺具锯齿。栖息于水流较急、底质多砾石的江段,冬季在岩穴深处或深坑中越冬。常以下颌刮取藻类为食。雌鱼体重约l市斤开始性成熟。3——5月,在多砂石的急流滩上产卵。肉细嫩、富脂肪。生长较快,3年鱼体重2公斤以上。个体较大,最大能长至7市斤。为地区性经济鱼类。

  白甲鱼属于广温性鱼类, 适应温度范围为0—— 36摄氏度 , 最适摄食生长温度18—— 28摄氏度 , 水温在8 摄氏度 以上时开始摄食, 但摄食量占体重的比例较少, 水温31摄氏度以上食欲减弱, 水温超过35 摄氏度 时基本上停食。当饲养水体中溶氧量低于1. 343mg /L时开始浮头, 当溶氧量低于0. 584mg /L时鱼迟钝, 呼吸频率加快而产生死亡 。正常活动及摄食生长的pH 值范围为6. 5—— 8. 5。

  人工繁殖

  1 人工授精


  2000年在长江中收集亲鱼, 在长江水体中用网箱进行人工繁殖, 2004年从长江中收集亲鱼, 利用池塘进行人工繁殖。

  结果表明, 白甲鱼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培育进行鱼苗繁殖。人工授精应选择卵巢轮廓明显、具有流动感、腹部较软、生殖孔肿胀微红的产卵雌性亲鱼个体; 雄鱼则选择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、精液见水后立即散开的个体。催产药物选用鲤鱼脑垂体素( PG), 用量为3—— 4mg /kg体重;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( LRH - A2 ), 用量为5—— 10 Lg /kg体重;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, 用量为800—— 1 500 IU /kg体重。雌鱼分2次注射,第一次为总剂量的1 /6 —— 1/8, 第二次注射余量, 注射时间间隔10—— 12 h; 雄鱼1次性注射, 剂量为雌鱼的1 /2。产卵效应时间确定按具体水温而定, 水温18—— 27. 5 摄氏度 , 其效应时间为15. 5—— 31. 5 h。由于白甲鱼受刺激后爱跳, 故催产池上面需加盖网具。人工授精是待亲鱼发情达到高潮时, 立即将产卵池中的亲鱼捞取进行人工授精。具体方法是将卵粒和精液同时挤入干净的容器中, 轻微搅动1—— 2m in, 然后加入清水, 边搅动边加水, 3—— 5 min后, 待卵的黏性自动脱落, 将受精卵放入微流水孵化槽中孵化。

  2 幼苗培育

  刚出膜的仔鱼有卵黄囊, 卵黄囊较大, 呈球形, 约占体长的1 /3, 淡黄色, 喜集群于池角。身体不能平游, 只能侧卧在水底, 经过5—— 6 d, 鱼苗才能自由平游并开始进食。在仔鱼平游和开口后, 采用在室内具微流水的小水泥池进行短期培育,每日投喂2—— 4次经过40目网布过滤后的蛋黄、枝角类或桡足类昆虫、轮虫等, 其成活率可达90%以上。

  育苗用水池以具有流水条件的水泥池为佳, 面积为10m2 以上, 水深为50—— 60 cm, 要求池底及池壁四周光滑, 长期有微流水。放养密度为3 000—— 4 500尾/m3。放养鱼苗时首先将培育池中水温调节好, 温差不能超过2 摄氏度 , 鱼苗放池1 d后首先用纱布过滤的蛋黄浆投喂, 第二天开始投放天然的生物饵料如小型枝角类、桡足类无节幼虫及轮虫。鱼苗生长到体长2 cm 以上时进行分池培育, 分池放养密度为1 000 ——1 500尾/m3, 池水温差调节不超过2. 5 摄氏度 , 鱼苗分池放养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, 并开始逐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(含蛋白质40% —— 42% )。待鱼苗体长生长到3 cm以上时进行大规格池塘鱼种放养, 此时池塘大小扩大到1 000—— 1 500 m2, 保证水源充足, 水深在1. 5 m 左右, 放养密度为4 000 —— 5 000尾/667m2。白甲鱼种苗培育阶段常见寄生虫和病害有小瓜虫、车轮虫、杯体虫等以及细菌性病害如白头白嘴病、烂鳃病等, 要定期加强鱼病防治, 防治方法与四大家鱼基本相同。
内容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。请点击这里
 
相关推荐
 
图文热点
 

 
 
 
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辽ICP备11016505号-2 | 辽公网安备:21120202000005号
Baidu
map